利拿为您解答《橡胶制品喷霜的六大原因》 喷霜是胶料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。喷霜发生在未硫化的橡胶半成品表面会引起后续加工中不粘等问题;硫化制品表面的喷霜不但会影响产品的外观且会影响使用性能。 喷霜又名喷出,是指未硫化胶或硫化胶内部所含的配合物(固体或液体)迁移表面而析出的现象。 下面是橡胶制品喷霜的原因概述: 1、混炼不均: 混炼不均导致配合剂在橡胶中分散不均,局部会出现配合助剂**过溶解度而产生喷霜。 2、受力不均: 橡胶受到外力作用时,往往导致应力集中而使表面破裂,使原来呈过饱和状态的配合助剂微粒加速析出,在裂纹表面形成喷霜,并向周边延扩。 3、过量配合: 各种助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不同,助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越小,越易出现由过量配合(即橡胶中助剂的含量**过其在橡胶中的溶解度)而引起的喷霜。过量配合而喷霜时,往往会带动其它组分一起喷出(这种现象称为被动喷霜),尽管这些被动喷霜物在橡胶中远未达到饱和状态。 4、老化: 老化意味着硫化胶三维网络结构的局部因键断裂而受损,从而消弱了网络结构吸附和固锁配合助剂的能力,助剂向表面迁移导致喷霜。 5、欠硫: 助剂在橡胶中的溶解状况受硫化条件影响。以NR为例,在正硫化条件下,交联密度较大,游离硫减小,喷硫几率降低,其它助剂穿梭于三维网络的机会也降低,因而喷霜几率降低;反之,在欠硫状态下,网络交联密度相对较小,喷霜几率相应增大。 6、温度变化: 助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,一般情况下,温度高时溶解度大,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。由于橡胶制品通常在室温下使用,一旦外界温度低于室温,配方中一些助剂的含量接近其溶解度而析出,产生喷霜。例如夏季生产的胶鞋出厂检验时合格,贮存到冬季却发现喷霜。 更多有关橡塑制品炼胶常见问题欢迎关注利拿官网: 客服热线:180 3302 3380